首页   导航   放到桌面
 

来宾市发展桑蚕产业促农增收观察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罗 侠  通讯员 龚 坚 蓝春青

    时至立冬,象州县大乐镇侣塘村农民廖智德卖出了今年最后一批蚕茧。他屈指一算:今年养蚕14批,每批养蚕一张,每批收茧40公斤左右,按照平均40元/公斤计,今年养蚕收入2.24万元。“明年争取扩大规模,多养一张。”廖智德笑着说。

    近年来,来宾市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机遇,科学制定桑蚕发展规划,打造规模化桑园和蚕种基地,突出茧丝绸产业园特色,大力发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小小蚕虫织就了增收致富“银色大道”。截至今年8月,全市桑园面积达55.06万亩,鲜茧产量6.17万吨,白厂丝产量4041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

    A

    【记者调查】

    一亩桑苗养蚕年入近万元

    “村村种桑,家家养蚕,桑蚕小楼随处可见。”这是近日记者在象州县村屯采访的切身感受。

    为什么要养蚕?当地农民这样说:养蚕的好处是收入高,而且和种水稻、甘蔗在季节上互补,忙完了水稻就养蚕,养完蚕又刚好可以砍甘蔗。在象州县,桑蚕和水稻、甘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

    2000年之前,象州县种桑面积不足万亩,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县桑园面积如今稳定在25万亩左右。据统计,今年象州县桑园总面积达25.7万亩,全县11个乡镇685个村屯有7.3631万户从事种桑养蚕,预计全年鲜茧产量可达3.4万吨,产值超12亿元。

    这样的“好戏”也在忻城县上演。近年来,该县围绕“农”字真抓实干,大量引进桑蚕优良品种和高效种养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县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延长桑蚕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增收、劳务增收、创业增收等多元增收的格局,农民收入节节攀升,钱袋子越来越鼓。

    “我家今年仅种桑养蚕这一项就有六七万元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忻城县城关镇隆光村村民李茂枝是村里致富领头人,以前出去打工又舍不得丢开家庭,直到家里开始养蚕以后才尝到了甜头。

    “特别是去年县里引进了特优二号、强桑一号等优良桑种,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桑蚕产量。”李茂枝说起种桑养蚕头头是道,“现在我们一亩地种桑养蚕的年收入大约在8000元至1万元。每个月收蚕茧一次,一年可以收10至11次,现在的蚕茧是每公斤40元左右,一亩桑养的蚕一个月产蚕茧大约在17.5公斤左右。有人直接收购蚕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收入稳定持续,现在村里面不少人都跟着我种桑养蚕了。”

    目前,忻城县共种植桑树23.53万亩,建成桑树育苗基地100亩,建立3个万亩优质桑园高产示范片,年育67.03万张蚕种,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下页 剩余全文
第1/3页 [1] 2 3

编辑: 黄玲娜

微信长按二维码进行分享
查看民生科技栏目更多文章

相关阅读



欢迎来到手机广西网登陆页

×

没有帐号? 注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