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耄耋老太离家75载,广东娘家人你们在哪?
博白耄耋老太离家75载, 一生坎坷,从未回过家乡——
广东娘家人,你们在哪?
涂有英老太太近照。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故土情结,讲究“叶落归根”,哪怕是“女生外向”,也要“常回家看看”;可是,在博白县文地镇才苏村梅岭头,却有一位90岁高龄的老太太涂有英,自从75年前流落到当地之后,就一直没有回过生她养她的娘家——广东阳江。
随着年纪的日渐增大,涂有英思念故土、亲人的念头就愈发强烈,打算寻找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是他们的后人。日前,笔者联系到涂有英的孙女小阮,了解到涂有英的故事——
家破人亡,逃难途中流落他乡
14年抗战,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悲壮且惨烈的,对于生于1929年的涂有英而言,更是不堪回首。当年日寇肆虐,常常派出轰炸机向阳江城投下炸弹,兵荒马乱之际,涂有英正是在日寇的一次轰炸中,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战争的阴霾一直笼罩着涂有英的少女时代。1944年,大约是在农历六七月的时候,在日寇的轰炸之下,涂有英的家变成了一堆废墟,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带着年仅15岁的她,踏上了漫漫逃难路。
未曾想,那却是涂有英离别故乡、亲人之旅。在逃难途中,涂有英和父亲走散了。她惊惶失措,随着其他素不相识的逃难者漫无目的地行走。颠沛流离一个多月之后,涂有英辗转来到了博白县文地镇才苏村。
改名换姓,落地生根发枝散叶
来到偏安一隅的博白之后,相对安宁,涂有英安顿了下来,经人介绍,嫁给当地一个姓阮的农民。而在此之前,阮姓农民已经和另外一户涂姓人家的女儿订有娃娃亲,不过,涂家女儿却夭折了,于是,涂有英被当作“替身”,成为了阮氏农民的妻子,并且沿用夭折的涂家女儿的名字“涂有英”一直至今,不仅如此,“举目无亲”的她还把涂家当成了娘家走动。
再后来,涂有英就开启了人生新的阶段,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儿孙满堂。入乡随俗几十年来,乡音她已经忘却,倒是把一口博白客家话说得十分利索。
据涂有英的孙女小阮介绍,老人一生命运多舛:少时丧母、家破人亡、背井离乡;到了中年经历丧夫之痛,独自含辛茹苦拉扯大5名儿女(4男1女),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到了75岁那年,又被迫凄惨地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痛失唯一的女儿,也就是最小的女儿。涂有英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六,都说“六六大顺”,但她的人生之路却走得极不顺畅。
不过,经历了人世间的坎坷波折,涂有英现在已坦然面对命运的风风雨雨,而且膝下的三四十个儿孙后辈都十分孝顺,让她尽享天伦之乐。可涂有英一生勤劳,根本闲不下来,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天天打扫卫生,还主动帮儿子的杂货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世安稳,恋故思亲愈发强烈
耄耋之期,颐养天年,涂有英对越来越好的生活十分满意。但心中却有一个挂牵一直念念不忘,那就是每每回忆往事,涂有英都会心生遗憾,毕竟她远离故土、亲人已经75年了。岁月流淌,许多事情在她的脑海中渐渐淡忘,但对于阳江娘家的印象她却始终无法忘怀:儿时的家在阳江县城的某繁华大街附近的一条巷子里,门牌号为:东砵街(音)17号,周围人家姓氏较多,都在同一眼水井中取水。她家是一幢瓦盖的房子,有客厅、厨房、卫生间和3个房间,地面铺设着红色方砖。涂有英还记得,离家不远处还有一条河流奔流而过,“走到河边大约需要一炷香的时间”。
涂有英记得自己在阳江时原本姓“雷”,但由于她一生未受教育,而且年代久远,来到博白之后又改用现在的名字,再加上口音的改变,她只能说出相近的发音,根本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个字。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老幺,前面还有3个哥哥1个姐姐,大家都叫她“二妹”。全家人身材都比较高大,二哥和父亲长得很像。由于年纪最幼,儿时的涂有英被父母兄姐疼爱有加,极少需要做家务。
在涂有英对当年最后的记忆中,大哥大姐已成家,但大哥当兵打仗去了,不知道去了哪里。而大姐嫁到河对岸一个叫“节龙街”(音)的地方,那不算农村,每次去姐姐家得乘船,要花一个多小时。
当谈到日寇入侵时,涂有英总是愤愤不平,大骂日本鬼子。她还记得当时阳江城在政府二楼设置有瞭望塔警报台,一旦预警人员发现敌军迫近,就会敲响警钟提醒大家及时避险、逃难,而她的二哥就是其中一名预警人员。
孙女小阮说:“奶奶很想知道哥哥、姐姐现在还在不在人世,过得如何?如果不在了,他们的后人们又过得如何?”小阮说,家人们都十分理解老人的心愿,为此她还专门联系了阳江当地媒体寻找帮助,希望会有好消息。还有人提议,即便找不到老人的兄姐或其后人,也可以带老人回阳江走走看看。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毕竟涂有英已是风烛残年,路途劳顿,她的体力无法支撑。几十年来,涂有英最远只到过离文地不远的北海,到两个儿子家小住,可就是这短短的车程,她都很难受,而且现在一出门坐车,她都会吐得七晕八素,十分难受。所以,这个方案看来并不可行。
尽人事,听天命,现在小阮说她已经在网上的一些平台发布了信息,但愿可以收到好的消息。在此,我们祝愿涂有英老奶奶健康长寿,实现寻亲的心愿!
如果您有涂有英兄姐或其亲人的消息,请联系
小阮:13925206526(微信同号)
编辑: 吴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