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这些古建筑火了!屋顶上好多“显眼包”,还大有来头
“快看,屋顶上好多人啊!”近段时间,关于“南宁最热闹的屋顶”在社交平台引发不少关注。这正是南宁粤东会馆、新会书院等古建筑的屋脊装饰。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既展现了古建筑装饰的精湛工艺,也体现了当时民间生活的流行风尚。
粤东会馆屋顶“有好戏”
南宁粤东会馆位于南宁市壮志路22号,在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由旅居南宁的广东商人集资兴建,作为商会及同乡聚会的活动场所,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重修。
站在南宁粤东会馆外抬头往上看,屋面的正脊、博风带、垂脊、牌头等地方都有装饰,精细地雕刻了诸多人物,精美绝伦。其中,会馆头门屋顶正脊的灰塑装饰尤为引人注目。
南宁粤东会馆屋脊装饰。
广西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研室主任黄荣川对南宁粤东会馆的建筑装饰颇有研究。他介绍,正脊部分的灰塑横幅浮雕与彩绘讲述的是粤剧故事《六国大封相》。作为正脊主视觉的脊额,图案有着明显的前后层次,灰塑层次分明、人物生动、立体感强,故事情节围绕中心展开,共塑有40个人物,造型生动、夸张。封檐板的雕刻则是讲述了《尉迟恭争帅印》等戏剧故事,以夔龙纹将画面分段,在枝丫繁密处穿梭的瑞兽、喜鹊与戏曲人物交替呈现,整个雕刻看上去栩栩如生。
粤东会馆六国大封相。
梁架是南宁粤东会馆建筑的主体骨架,起着重要的构建和支承作用,由雀替、梁身、驼墩、斗栱、水束等部件组成。在梁架上,细心的游客也可以发现精致的雕刻。具有吉祥寓意的瓜果、瑞兽和富有内涵的历史人物,为整个建筑营造了一种热闹华丽的氛围。
黄荣川介绍,雀替、驼墩和梁共同铺设的人物画卷是南宁粤东会馆装饰中最为精致和热闹的部分。人物主题雕刻取材源自戏剧、小说、神话传说等,如《金殿逼婚》《九焰山》《界牌关》《八仙祝寿》等经典戏剧。雕刻构图统一,但工匠巧妙地通过人物的衣饰、动作、手持物品等细节的不同处理体现雕刻主题,既让视觉连贯起来,也凸显了不同的主题特色。
粤东会馆界牌关。
新会书院屋脊有430多个“显眼包”
与南宁粤东会馆一样,位于解放路42号的南宁新会书院也是清代建筑。它因旅居南宁的广东新会籍人士集资兴建而命名。近日,记者在新会书院看到,屋顶上也有着各式各样的“显眼包”。有的鞠躬作揖,有的手持武器,有的挑着扁担,有的窃窃私语……这些人物雕刻塑造线条流畅,动作、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南宁新会书院的屋脊装饰。
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边继琛介绍,新会书院是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风格,集合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等特色装饰。雕刻题材多以植物和动物、植物和人物以及人物和动物的搭配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和戏曲故事为主。
岳母刺字、负薪读书、孤山放鹤、五子登科、鹤鹿呈祥、九狮镇江山、天官赐福、孔雀戏梅、连升三级、江山多娇……新会书院建筑屋脊上的主题雕刻丰富,人物达430多个,饱含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新会书院九狮镇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建筑的屋脊装饰处理上,岭南建筑区别于北方官式传统建筑,不拘泥于形式的要求,使得建筑形态和色彩更为多样化。
从建筑装饰感受历史文化
精致的人物雕刻既展现了古建筑装饰特色,也体现了历史文化背景。
黄荣川认为,文化职能是粤东会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戏曲为南宁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一种艺术娱乐方式,对社会生活与市民文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也对建筑装饰的题材选择、形式特征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接促成了戏文主题建筑装饰的诞生和繁荣。
根据史料记载,南宁粤东会馆曾经建有戏台,为会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会馆经常举办戏曲演出以娱乐大众,与南宁本地人保持密切联系。黄荣川表示,在会馆的装饰题材中,戏曲人物题材占据了主导地位,雕刻的题材除了粤剧之外,还包括京剧、越剧等。通过戏曲人物生动的表现,会馆建筑装饰也给观者带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体验。
边继琛也认为,从这么多丰富的雕刻题材里也可以看出南宁新会书院这座会馆建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这也体现了当时民间的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等特点。
编辑: 洪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