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 标题 | 新声 | 参评 项目 | 新闻纪录片(新媒体) | |||||||||
字数 时长 | 22:36 | 体裁 | ||||||||||
语种 | 中英文 | |||||||||||
作者 (主创人员) | 李斌、黄孝邦、黎寒池、朱柳融、黎玥、符俊、吴骏悦 | 编辑 | 集体(皇甫昕、谢耘、邹维、刘彦君、孙莹、刘笛、郑昌昊、吴盛) | |||||||||
原创 单位 | 柳州市融媒体中心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柳州1号客户端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刊播 日期 | 2024年12月25日 10:40 | ||||||||||
新媒体作品 网址 | 是否为 “三好作品” | 否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主创团队以少数民族妇女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题材,在新华社记者黄孝邦蹲点“一寨跨两省区”的乌英苗寨7年基础上,在近1年时间内数次进村蹲点拍摄。经精心剪辑,把时长25小时的视频素材凝练成22分钟的作品《新声》,讲述该寨巨变。作品标题一语双关,既体现苗寨妇女突破语言障碍的“新声”,又寓意她们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作品用纪实手法兼具艺术美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呈现。中央媒体外语专家参与作品英文翻译和校审工作,确保了翻译准确。 | |||||||||||
社 会 效 果 | 该作品获得较好的传播力与持续影响力。作品获新华网、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转载,上榜地方热搜,并在TikTok等海外平台引发关注,全网阅读量超5000万。纪录片主人公梁足英个体奋斗与村寨命运的变迁,引发共鸣,海外网友评价“看到了中国乡村的真实温度”。 《新声》不仅是一部影像作品,更成为记录中国乡村面貌改变与民族团结的文献档案。乌英苗寨的变迁,为研究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佐证素材。作品引发社会对乌英苗寨的关注,“双语夜校”模式被多地借鉴。梁足英成为乡村振兴代言人,带动苗寨文旅发展。核心期刊《对外传播》2025年第3期刊发的论文推介了该作品。 | |||||||||||
传 播 数 据 | 新媒体传播 平台网址 | 1 | 柳州1号客户端 | |||||||||
2 | 柳州1号微信视频号:https://weixin.qq.com/sph/AVYdNAGgw | |||||||||||
3 | 柳州日报微博: | |||||||||||
阅读量(浏览量、点击量) | 5106.6万 | 转载量 | 5323 | 互动量 | 17701 | |||||||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 纪录片《新声》紧扣时代主题,讲述“一寨跨两省区”的乌英苗寨巨变。在思想性上,作品深刻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转折,映射出少数民族在乡村振兴中的精神“新生”。艺术性上,作品以第一人称叙事串联起个体与集体的情感共振,镜头语言兼具纪实性与艺术性,以诗化影像传递文化认同。作品文献性价值突出,主创团队运用了在数年时间内积累的大量视频素材,使该片成为反映民族地区发展的珍贵影像档案和典型样本。传播力方面,作品通过“真实情感+双语适配”策略,实现海内外阅读量超5000万,向国际社会讲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同意推荐!
签名:(盖单位公章)
2025年 月 日 |
《新声》网址和二维码
1.柳州1号客户端:
https://app5.lzxinwenwang.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videoDetail/2/753307.html?isShare=true
编辑: 徐世杰